首页 > 灵感 > 名人堂 > 设计师 >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医院导示系统设计典范(一)

时间:2006-04-04 10:21  来源:设计之家  作者:佚名

  学习设计后不久,我便对"建筑"这门学科产生了自卑感。我大学设计专业后才开始接触到设计概念这个词的,当时对于是从接触到德国鲍豪斯(Bauhaus)理念才开始真正领略到一点设计真实含意的我来说,建筑是综合一切设计的最高水平,在我头脑中闪光,在我心目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与建筑和城市计划相比,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各领域只不过是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而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
    建筑和城市包括家具、宣传画、书籍、照明灯具等一切。用鲍豪斯的观点来讲,建筑和城市可以被看成是由设计各领域组成的交响乐。因此把平面设计这个领域定为自已职业的我,好像坐在一个巨大管弦乐队的一角扮演着吹口琴这样一个小角色。当然即便如此,也并不是说吹口琴这个角色不好,如果在这个岗位上充满自豪地扮演好这个角色,能出色地演奏的话这当然也好,然而我却无论如何也难以进入角色。总之,对于设计,我强烈地憧憬着攀登能看穿设计全部的山顶。我想攀登能看到设计这一概念所涉及领域的一切角落的山巅。换句话来讲,我从来没有如此热衷?quot;设计"一词,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设计"一词。
    由于上述原因,我曾不止一次想辞掉平面设计工作而改学建筑。但是为什么没有那样去做呢?其原因我自己也不明白,也许是由于重考建筑专业还要重新学习数学太麻烦的缘故吧。但这也不是决定的因素。我憧憬魅力无穷的建筑世界,但终究我还是没有走入这个世界。在我差一点就要决断进入逻辑性高于感觉的建筑世界前一刻,我还是控制了自己,这恐怕还是由于我觉得我向已适合搞平面设计这种工作吧……但又不甘心。其结果是自己老是在无数次的冲动中踌躇,犹豫不决,苛责自己,这种情绪不断持续、积累就形成了开头讲的自卑感吧。
    但是,在做平面设计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自卑感也渐渐地消逝,完全从那种情绪中摆脱出来了,感到身心无比的轻松。发生这种转机主要是由于我对设计的看法、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不应从物质的侧面来看它,一切都应从"交流"的观点来看。
    我们依旧住在屋顶下,建筑物依旧在增加,组成新的城市。但我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对人的生活和文化来说,更重要的与其说是物质,毋宁说是"信息"。墙壁,地板,天花板是物质,但用另一种观点来看,它们也是能向我们五官感觉说话的"信息"。
    就连城市也是这样,它不单纯是由混凝土建造的楼房的堆积物,而是有速度和密度的多种信息的堆积。这样只有具有编辑信息、构筑信息,使信息完美地流通下去的这种技术的"交流设计"领域,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就连建筑物也不是位置固定在一个特定场所的物体,它在各种图像中不断变化,被作为媒体中流通的信息来捕捉,也可以把它考虑成自己下工作的领域。
    另一方面我在这里所说的"信息"不是作为无机质数据的堆积,而是指人体五官感觉所提供丰富情趣知觉对象物的体验。虽说是专门搞平面设计,但当然也不不只注重于视觉,而是要有综合触觉、嗅觉、听觉,甚至味觉察觉丰富的感觉世界、充实这个世界的技术。使这种技术通过交流的八式应用于社会。这就是我所思考的设计。
    同此,不管宣传画的制作也好,商品广告产品的制作也好,或是进行空间设计也好,都应着眼于充实信息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充实素材,即文字、图片、插图等造型零件。即着眼于充实作为其零部件的这些具体材料的信息量,使其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最适当的编辑作业,这即是我的设计原则。
    现在,能够高度快速地进行信息编辑、加工和流通处理的计算机及工业技术已经普及,我更深地认识到要树立以交流为起点的新的观念。在这种环境中,一般进行无感性繁乱枯躁数据的操作,因此我们必须构筑人体五官能感知的具有更丰富更高品位感觉的信息建筑物,这也是我今后设计工作的理念。
    我开始拿攀登设计生命之树。我只不过还是爬在树的下边而已,但我感到浑身充满了攀登的喜悦。我还要向上攀登,要爬到更高处,能更远地看设计地平线。

 

 

 

 

 

1/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