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常识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意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种不同的质地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背光部分;⑤反光,物体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又仔细做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 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 、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国画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国画色彩: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由此可见中国画设色,应该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色彩的含义和象征性: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这种心理反应,常常是因人们生活经验、利害关系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的,此外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分不开。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也可以联想到血,感到不安、野蛮等等。看到黄绿色,联想到植物发芽生长,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于是把它代表青春、活力、希望、发展、和平等等。看到黑色,联想到黑夜、丧事中的黑纱,从而感到神秘、悲哀、不祥、绝望等等。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人们对色彩的这种由经验感觉到主观联想,再上升到理智的判断,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虽有正确的一面,但并未被科学所证实。因此,我们在进行选择色彩作为某种象征和含义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不能随心所欲,但也不妨碍对不同色彩作一般的概括。色相的一般特性为:
1、红色:红色是所有色彩中对视觉感觉最强烈和最有生气的色彩,它有强烈地促使人们注意和似乎凌驾于一切色彩之上的力量。它炽烈似火,壮丽似日,热情奔放如血,是生命崇高的象征。人眼晶体要对红色波长调整焦距,它的自然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此产生了红色目的物较前进、靠近的视觉错觉。红色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高纯度时的效果,当其明度增大转为粉红色时,就戏剧性地变成温柔、顺从和女性的性质。
2、橙色:橙色比原色红要柔和,但亮橙色和橙仍然富有刺激和兴奋性,浅橙色使人愉悦。橙色常象征活力、精神饱满和交谊性,它实际上没有消极的文化或感情上的联想。
3、黄色:黄色在色相环上是明度级最高的色彩,它光芒四射,轻盈明快,生机勃勃,具有温暖、愉悦、提神的效果,常为积极向上、进步、文明、光明的象征,但当它浑浊时,就会显出病态和令人作呕。
4、绿色:绿色是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生机昂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象征。从心理上,绿色令人平静、松驰而得到休息。人眼晶体把绿色波长恰好集中在视网膜上,因此它是最能使眼睛休息的色彩。
5、蓝色:蓝色从各个方面都是红色的对立面,在外貌上蓝色是透明的和潮湿的,红色是不透明的和干燥的;从心理上蓝色是冷的、安静的,红色是暖的、兴奋的;在性格上,红色是粗犷的,蓝色是清高的;对人机体作用,蓝色减低血压,红色增高血压,蓝色象征安静、清新、舒适和沉思。
6、紫色:紫色是红青色的混合,是一种冷红色和沉着的红色,它精致而富丽,高贵而迷人。偏红的紫色,华贵艳丽;偏蓝的紫色,沉着高雅,常象征尊严、孤傲或悲哀。紫罗兰色是紫色的较浅的阴面色,是一种纯光谱色相,紫色是混合色,两者在色相上有很大的不同。色彩在心理上的物理效应,如冷热、远近、轻重、大小等;感情刺激,如兴奋、消沉、开朗、抑郁、动乱、镇静等;象征意象,如庄严、轻快、刚、柔、富丽、简朴等,被人们象魔法一样地用来创造心理空间,表现内心情绪,反映思想感情。任何色相、色彩性质常有两面性或多义性,我们要善于利用它积极的一面。
艺术学: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主要的学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实践说。
怎样理解艺术的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其一,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其二,社会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其三,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有不平衡的一面,即马克思所说的“不平衡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艺术样式只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亡。如古希腊神话记录了人类的童年,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但现代艺术家已经不可能再创作神话了,因为这种文学样式是和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连在一起的。二是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成正比,例如我国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治上黑暗、经济上落后、军事上腐败的历史时期,但在艺术上却产生了竹林七贤的诗歌和音乐、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三曹父子的诗歌等艺术杰作。
总之,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十分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化的把艺术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之下。社会发展制约着艺术发展,但是艺术发展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二者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正是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构成了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真实关系。
什么是细节?
细节是艺术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动作、生活场景与情境的精确描绘,它是完成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通过富于包孕性的的细节揭示艺术的内蕴。
什么是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形而上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什么是典型?试举几个著名的艺术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它是高度概括性与鲜明个性的统一。著名的艺术典型有:达?芬奇的《梦娜丽莎》、巴尔扎克的葛朗台、鲁迅的阿Q、曹雪芹的林黛玉等。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指的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它与典型一样,是艺术意蕴的最高层次。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什么是灵感?它与直觉有什么不同?
灵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式思维状态,是创作的发现与飞跃,常常伴随着迷狂情感。它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是另外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灵感与直觉有相像之处,如拒绝逻辑推理、具有创造性等特征,但也有一些不同:从性质上看,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而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从特征上看,灵感是突如其来、稍纵即逝、高度亢奋的,而直觉则不一定象灵感那样来去无踪,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对象来看,灵感是心灵的飞跃,不一定需要客观物象,而直觉则和直观紧密相连,是面对客观对象产生的。总之,灵感和直觉都是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心理活动,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大作用。
什么是艺术风格?它有什么特征?
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既是一种个人风格,也可以是集体风格,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阶级风格等。艺术风格的主要特性是: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什么是艺术流派?什么是艺术思潮?试举几个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艺术史上一些思想观念、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行进或相似的艺术家群体。重要的艺术流派有:中国的扬州八怪、京剧大师马连良开创的马派艺术、边塞诗派等。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发生在艺术领域里的重要美学潮流和创作倾向。重要的艺术思潮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什么是共鸣?
所谓共鸣,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达成的情感共振。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丰富的想象力。
什么是顿悟?
所谓顿悟,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所产生的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它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呈现为一种直觉思维特征。顿悟与禅宗的悟道有些相像。
艺术批评有哪几种主要的形态?
艺术批评的主要形态有: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审美批评等。
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艺术的主要功能有:审美娱乐功能、审美认识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等。
艺术欣赏:
什么是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列举几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
雅典帕台农神庙、万神庙、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罗马圣彼得教堂、泰姬陵、北京城和北京宫殿(故宫)、北京天坛、布达拉宫等。
什么是绘画?按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绘画有哪几种?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按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绘画可主要分为:油画、水墨画、壁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
简述古典油画的特点,并举出几幅古典油画的著名作品。
古典油画的共同特点是: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众多物象的场景经画家布局,形成秩序、层次分明、有主有次的画面。主体突出,细节精微,造型与色彩往往呈现出典雅、统一的意趣,给人很悦目的感觉。大部分画家采用的多层画法,暗部颜色往往用稀薄的颜料多层均匀铺设而成,看上去隐约中有微妙变化,亮部则多厚堆颜料,具有质感和亮感,明暗之间的响亮与深邃,形成深入浅出的节奏与韵味。著名的古典油画作品有:(意大利)波提切利:《春》、(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佛兰德斯)鲁本斯:《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荷兰)伦勃朗:《夜巡》、(法)大卫:《加冕式》等。
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横展竖张巧卷轴:中国画一般是卷轴式的,这形成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即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不受固定的焦点透视限制。
线造万象墨生辉:线与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中国画通过线条的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在水墨一体的中国画中,墨色基本代替了彩色。
诗书画印合一体:画中含有诗情,并运用书法。
雕塑艺术的语言是什么?举出几个中外著名的雕塑艺术。
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是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中国著名的雕塑艺术作品有:战国青铜器物架,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马、石猪,北魏云冈石窟的“大佛”和“鸠摩罗天”,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敦煌盛唐彩塑菩萨等。外国著名的雕塑有:埃及狮身人面像,米隆的《掷铁饼者》,米开朗基罗《大卫像》、《濒死的奴隶》,罗丹《思想者》,亨利?摩尔的《皇帝和皇后》等。
什么是书法?书法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试举几个著名的书法家。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包括用笔、用墨、结构、布白。书法的艺术特征是: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二是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的表现生活、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是把万物化作“点”、“线”来表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美在于整体和谐。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线条变化而不杂乱,统一而不单调,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张旭、颜真卿、黄庭坚等。
以《兰亭集序》为例,说明王羲之书法的风格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主要风格特点是妍美,这种妍美没有涂脂抹粉的造作,而是出于自然的天性、人格的风采。体现这一气质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兰亭集序》作些具体分析:一、“博涉多优”,兼蓄众美。王羲之是书法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书法中吸取了前人丰富的优点。如他克服了章草字字不连的停留,而“浓纤折中”;他学钟繇,“增减骨肉”,强化“润色”与“婉态研华”。王羲之就是这样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又超越前人。二、“欲断还连”,以侧取妍。《兰亭集序》在连断的处理上很有特色,笔与笔之间有俯仰、有牵丝、有顾盼、有反折、有驰张,似断还连,显示了纯属的笔法和清丽的笔调。在用锋上,以侧豪为主的行笔是王羲之的首创,侧豪的行驶当中,用笔搅动,四面俱到,形成楞侧的起伏线条,以显示龙蛇游动的姿态,实视角上感到生动、活泼、优美。三、笔势遒劲,富有力度。王羲之自觉的追求力感。他的字素有“入木三分”的美称。在《兰亭集序》中,不论是分散的结体还是凝聚的结体,笔比富有紧劲的拉力。四、“万字不同”,变化多样。李嗣真说:“羲之万字不同”,在《兰亭集序》中,相同的字,像二十个“之”,七个“不”字,六个“一”字,三个“足”字等等,绝不雷同。相同偏旁的字,像“化”、“信”、“俯”、“仰”等,也都呈现了差异的特征。五、变化统一,尽善尽美。《兰亭集序》虽然变化如此巨大,但又达到了非常和谐的程度,真是叹为观之。这一成功的表现,是王羲之“动必中庸”的追求和笔法高度纯熟的结果。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在妍美的主调中又富有对应变化,这使得俊秀妩媚之中有强健、有质朴、有粗犷,整体显得非常和谐。
国画知识
中国字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分别,除壁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中国旧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颇为美观。
小品: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镜框: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卷轴: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扇面: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册页: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长卷: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斗方: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
国画材料
中国字画可写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壁画不入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