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感 > 环艺设计 > 环艺论文 >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2-05-12 09:16  来源:设计之家  作者:佚名

一、前言部分

1 写作目的

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学变更的全球动因,是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洲所面临的问题,并贯穿了整个生态系统[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环境却 每况愈下――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频频出现,而同时却又有报道:波兰的华沙市有大小花园56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成为占有绿地最多的花园城市;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各住宅之间都有200米宽的空地作为绿化区。凡私人建房者必留有1/3的空地作为草地或种花种树。由此可见,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亦有很多人有意识地去维系它。

而庭园绿化是构成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2 有关概念

庭园(courtyard garden):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在庭院中经过适当区划后种植树木、花卉、果树、蔬菜,或相应地添置设备和营造有观赏价值的小品、建筑物等以美化环境,供游览、休息之用的,称为庭园。简单的说,就是房屋建筑的外围院落。你可以在立面设置人工山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供人们娱乐、观赏和休憩。

住宅庭园,又可称为家庭庭园或私人庭园。是生活空间中扩大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为利用住宅空地,加以有计划的布置,栽种各种观赏性植物及其他装饰、休闲、娱乐设施。对家庭成员助益颇大,其重要性如下:由于庭园的美化布置,使它可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其次,可作为家庭生活的环境;再次,可作为特定用途的场所;最后,可作为个人嗜好所需的环境[2]。

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室外环境的活动[3]。

3 综述范围

本文针对庭园植物景观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的资料查阅,结合目前庭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比较分析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有关主题或争论的焦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提高。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别墅,庭院文化再度受到关注。因此,庭院景观的设计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但同时,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过分注重硬质元素,或过分注重植物色彩造型等方面要素,亦或是没有根据庭院的实际规模、形状以及本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就把国外的庭院风格直接照搬照抄等等。因此,如何依靠植物在庭院中的造景功能来创造出一份“光、色彩、线条”与“功能、美观、比例”取得平衡的庭院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了一个重点。

二、 主题部分

1 历史背景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自然天趣是中国园林的特色。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融艺术境界和现实生活于一体,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可坐可行,可游可居的现实物质空间。它是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评价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中国园林的总体布局,要求庭院重深,处处邻虚,空间上讲求“隔景”、“藏景”,要求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在审美情趣上,则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因势随形[4]。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传统

2.1 国外植物景观设计的传统

2.2.1 日式庭园

日式庭院可分为枯山水庭院、回游式庭园和茶道庭园。其中,枯山水庭院庭园内基本上不使用任何开花的植物,在精神上追求“净、空、无”的终极状态。而回游式庭园中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株干不大,且生长缓慢的槭树(槭树为落叶植物,春季萌发时为红色,夏季转为绿色,秋季为橙红色,因其优美的树型和斑斓的叶色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秋季理想的景观树种),有造型优美的五针松,形态多姿的小乔木,有丛生灌木和覆盖于岩石之上的地被植物以及罗汉松、日本铁杉和常绿杜鹃(典型的有形体密实紧凑、生长良好的小叶杜鹃,将杜鹃修剪成为柔和的山脉,以比喻海浪波纹)。在回游式庭园中,最基本的植物是常绿植物。常绿植物不仅可以保持园林的景观风貌,也可为色彩浅亮的观花或色叶植物提供一道绿色背景,而使园林色彩更为丰富多彩。

回游式庭园吸取枯山水和茶道庭园的造园特征,将庭园的四时观赏性景观与静谧自然的乡土气息的风景融为一体,惊诧于其植物形体的高雅、沉静,以及植物色彩的生动多姿,显示出中国园林所没有的天然和野趣[4]。

2.2.2 意大利台地式

由于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多山地丘陵,因而其园林建造在斜坡上[4]。意大利台地园自高而低,随着地形的变化植物配植也不尽相同。从建筑物开始,向外逐渐减弱整齐图形的控制,而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在园林植物的配植上独具特色。早期的庭园中植物种类繁多,以后注重植物本身的个性美。罗汉松挺拔苍翠,常作为林荫树或列植;伞松具有圆锥形树冠,作背景树,是庭园中最富特色的植物。在平坦地带运用整形的黄杨等作矮绿篱构成几何形图案,将花木分开,形成植坛。

由于意大利国土上阳光闪烁耀目,少用光亮色彩的花卉,而多用整齐修剪的常绿灌木,园路两旁常列植丝兰遮阴。文艺复兴后期对整形的植物运用更多:有的修剪成门柱;有的修建成纪念柱;或在一定的地点把整形绿篱作成凸出、凹入的绿色背景,甚至修建剪成鸟兽、塔、亭等形式。意大利庭园中宝坎、台承的运用变化很多,有的与壁泉相结合,有的与花坛相结合,转折变化,高低错落,形式十分丰富。庭园中也有用盆载植物来点缀;用黄杨绿篱修剪成主人的姓名;用修剪的植物布置在小径的两旁。园内植物常用意大利柏、月桂、水青冈、棕榈、悬铃木、白杨、柠檬、橄榄等。植坛内作为修剪成型的植物有黄杨、冬青、月桂树、紫杉等[5]。

2.2.3 法国规整式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规整台地造园艺术的影响,也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布局,但法国地势平坦,在园林布局规模上,显得更为宏大而华丽。剪树植坛,大量地运用花卉,在造型树的边缘,以时令鲜花镶边,成为绣花式花坛,在大面积草坪上,以栽植灌木花草来镶嵌组合成各种纹理图案[4]。

1638年J.布瓦索在他的著作《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中,明确地讲:“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原则是变化的统一[5]。

2.2.4 英国自然式

英国是一个丘陵国家,地形有微差,呈缓坡丘陵。气候温暖多湿,从客观条件上促使其园林形成自然风景式。其庭园花卉主要用红色的天竺葵、蓝色的半边莲、浓黄色的蒲包花[5]。

2.3 国内植物景观设计的传统

中国式庭院,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

2.3.1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创造

植物的拟人化;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用植物来命名建筑或园林景点;木本植物应用多、草本植物应用少,重现植物形体造景[3]。

2.3.2 花木培植的艺术原则

选择自然属性美与精神属性美兼具的花木;贵精而不贵多。中国风景园林在配植花木时,特别强调“贵精不贵多”的艺术准则,务以简洁点缀取胜,力避堆积芜杂、主次不分,一般均以孤植和二四株丛植为主,对植、列植较少采用;月月有花,季季有景;选择叶子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木[6]。

3 国内外现状

3.1 线条与比例的不平衡

没有明确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过分注重铺地等硬质元素,并且与建筑不协调;或没有很好地进行场地勘察与测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栽种植物,结果,使得面积原来就不大的庭院更显拥挤。

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中心,到处都塞满了园艺精品。这个毛病使我们养成了一个致命的习惯,光凭一时冲动就把东西买回来了,全不考虑它的大小和是否适用。充斥在花园里的,除了植物外,还有许多的东西,结果,许多花园变得杂乱无章、毫无特色可言[7]。3.2 光与功能的不平衡

大多数的人都会凭一时冲动,将自己喜欢的植物从园艺中心购买回来,或是接受朋友或亲戚馈赠的整盆植物或插枝。如此来说,植物多了,其结果就常常是植物随意摆放,没有真正地考虑过它的需求和最终的大小[7]。

没有根据本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乱栽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结果,植物根本无法生长。或者没有根据庭院的实际规模、形状,就把国外的庭院风格(例如日本枯山水庭院)直接照搬照抄。却未想过此园林中两种重要的标志性元素就是沙砾和石头,植物景观在这里完全是次要的,这个庭院或许是供冥思和静静欣赏的,而不是供孩子们游玩的家庭式庭园。它不一定会满足园主的功能需求。

3.3 色彩与美观的不平衡

即不考虑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不考虑艺术构成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2]。或是不了解植物色彩美原理在造景中的重要性,植物完全乱搭配。完全凭主观意识乱栽种植物。结果植物搭配粗放不精细,配置存在甚多问题,形式要么过于雷同,要么缺少个性或太过复杂,整个庭院显得杂乱无章,更无美观而言。

4 庭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对策

“如果世界想要再度创造出伟大的园林,我们就必须从已经改变了的现代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应用那些曾经引导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设计师的基本原则,并且积极学习科学在艺术表现规律方面给我们的教导。”

通过对于园林设计玄学的古典实例的研究,我意识到今天的园林设计玄学应该在比例、功能、舒适、节能和被动式设计的交织中取得平衡[8]。

4.1 线条与比例的平衡

绝大多数的庭园基址比较狭长,但往往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栅栏,似乎使空间变短,庭园变小了[9]。庭园小不仅使我们难以种植自己所喜欢的各种植物,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因为缺乏空间而使我们的设计受到制约[10]。

事实上,植物自身就是一个三维定位,在庭园中是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障景作用[11]。在规划植物的时候做到尺度宜人、比例协调,将可取得平衡[12]。

在一些成功的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中,他们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来暗示空间边界,构成了整个空间的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12];其次,利用植物形成多种遮挡物,使观赏者注意力集中到景物中,这样使空间有较大的深远感[12];再次,植物本身是组织庭院空间结构的重要部分,在配植过程中,做到与庭园总体布局及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并与因地造景,因势造景[11]最后达到烘托和完善建筑的作用。

4.2 光与功能的平衡

景观设计师Sheila Wertimer说过,有时候,一个人会偶然来到一个显然不是某个景观设计师创作的最佳花园,而那些花园经常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和原来的设计几乎没有任何类同之处。它们的功能已不再适合当地,或者因为太过荒芜和杂乱而不得不重新组建[13]。

而一个不能满足园主使用需要的庭园,肯定是很差的庭院。形式必须服从功能,对庭园设计者来说是至理名言[12]。

此外,选择一个开阳的区域或是一个多绿荫的坐标的位置,显然是很重要的。阳光从早到晚的移动变化也将决定你对植物的选择及对池塘、植物区域及其他东西的位置的确定[7]。

古罗马利用空气降温的别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供人们在温暖的冬日里凝视着地平面沉思的防风并由日光取暖的石制座椅……暴君彼得的自加热的室外步道……利用泥土、草地和鲜花塑造成的乘凉用的夏日座椅,再加上来自地中海岛屿上的古典庭园的蝴蝶和微风[8]。

这一切都说明了气候影响着植物,同样植物亦影响着气候。而我们的目标正是建造一个美丽而又能满足功能要求的被动微气候,来满足人们身体和灵魂的双重需要[8]。

4.3 色彩与美观的平衡

植物的和谐色彩搭配是形成成功景观的关键。举个例子,有一花园一角的植物景观――以深红的杜鹃花为基底,向上过渡到稍显轻快的淡粉色,最后过渡到有明快感的灰白色木兰树。大块浓重色彩的运用能掩盖掉每一片树叶,但另一方面,把浓重色彩当作微小的亮点来运用,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会那么触目惊心[14]。

此外,植物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都能给庭园带来不一样的景观。

采用观花、观果、观叶等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利用它们的色彩美、形体美、线条美,则景色万千。既可孤植以示个体之美,又能按一定的方式配植,体现群体美。或是种植诸如黄玫瑰一类的芳香植物,又使整个花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并增添了浓郁的感觉[15]。一年四季,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撩拨起人们不同的兴趣。植物给花园带来了生气,也使园内坚硬的景观建筑变得柔和起来[7]。如果说硬质景观就像骨骼一样,那么正确的植物配置会使你的庭园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10]。

5 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

一位美国设计师说过:“园林设计归根到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其它的内容只有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来。”

植物是园林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物质,与人息息相关,前些年曾流行一时的“草坪热”、“彩色地被”终因其生态效益低、景观模式化、维护费用高等缺陷而限制在局部区域使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懂得:

植物种类极其丰富,每种又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利用植物季相、形体变化、色彩变化等方面的特性及植物的地域性、亲人性、组合的多变性、景观的多样性等特点,创造各种富有生机、舒适而美观的人居环境;随着栽培、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在株形、叶色等方面新品种的增加,植物景观也会越来越丰富;中国植物文化底蕴深厚,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高科技条件,可创造出人意料的效果。在充分掌握植物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将它们灵活多变地组合成相对稳定的栽培群落,可得到无数的景色各异的植物景观,这亦是园林设计师一生的孜孜追求[3]。

三、 总结部分

植物景观设计要求在了解每一种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它是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它既是一门意境营造艺术、视觉造型艺术,同时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一方面,它创造显示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它又反映意识形态以及表达强烈的情感,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其后果日渐显露,人们正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城市居住要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就主要靠植物来改善。而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教育部主管鲍莱表示: “现在的庭园风格是属于野外式的, 比起传统、静态展示的庭院, 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兼顾生物进化的需求。所以,现代庭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侧重点在于推崇园林生态化。其次,庭园植物配植应该根据总体形式 ――地域的特点,包括气候、地形确定的。再次,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注重用整体性的原则来构建一个植物种类繁多、结构稳定、功能强大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最后,在植物选择上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四、参考文献

[1] Richard M. Smith, Kevin J. Gaston, Philip H. Warren and Ken Thompson.Urban domestic gardens(V):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cover composition, housing and landscape[J] .Landscape Ecology (2005) 20:235~253.

[2] 卢圣主编.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78~281.

[3] 陈月华,王晓红主编.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5.

[4] 高永刚著.庭院设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5~35.

[5] 刘少宗主编.园林植物造景〈上〉景观设计纵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45~86.

[6] 章采烈编著.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8~261.

[7] 戴维?斯蒂文森.花园设计[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0~40.

[8] [美]奇普?沙利文著,沈浮,王志姗译.庭院与气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0.

[9] [英]约翰?莫尔兰登著,王晓春,周晓峰译.家庭花园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

[10] [英]彼特?麦霍伊编著,姬文桂译. 小庭院规划指南(百通集团)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9~197.

[11] 关蓓,何蔚.植物在庭园景观中的造景功能[J].资源与环境,2006,(9):185~186.

[12] 王庭熙主编.住宅庭院设计图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

[13] Suzanne McDaniel VanDeMark.What to retain, What to emulate, What to toss[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2):38~45.

[14] [英]卡罗琳?博伊塞特著,刘德江,徐勇译.园艺设计大全(1)[M].广东:广州科技出版社,2002:1~10.

[15] Hermann Weis,ASLA .Cheating A Private Have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4):52~6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文章